近日,星空网页版股份有限公司(简称“天晟源环保”)“许昶劳模与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”领办人许昶博士与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(以下简称“中科院土壤所”)在新污染物全氟/多氟烷基化合物(PFASs)领域取得新研究成果。
成果论文“Bioaccumulation of PFASs in cabbage collected near a landfill site in China: Laboratory and field investigations”已在环境领域知名期刊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(IF=9.8)在线发表(https://doi.org/10.1016/j.scitotenv.2023.167578),许昶博士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。该成果可以提升天晟源环保在新污染物PFASs环境调查与溯源、饮用水、农产品监测检测等领域技术能力,助力天晟源环保开拓新污染物调查、溯源、监测检测与修复治理等新领域业务。
新污染物来源广泛,涉及日常生产、生活多个领域。我国作为新污染物的生产及使用量大国,在建设“美丽中国”、“健康中国”背景下新污染物治理工作已迫在眉睫。为完善相关法规制度、建立健全治理体系、提高新污染物治理水平,各级政府已颁布多项相关政策与法规,例如全国32个省及自治区均已发布《新污染物治理行动方案》。作为一类新污染物,PFASs具有生物毒性、环境持久性、生物累积性等特征,对人体健康及生态环境具有较大风险。
垃圾填埋场作为PFASs的重要来源之一,对周边环境介质(土壤、地下水、地表水及底泥等)和植物均会造成影响。本文调查研究了某垃圾填埋场周边甘蓝根、茎及叶片中15种PFASs的富集水平,并通过室内水培试验,研究了PFASs在甘蓝根、茎、叶片中的迁移及富集规律。在野外和实验室水培条件下的结果均表明,PFASs在根、茎、叶中的浓度依次降低,而短链PFASs更容易从根部迁移到叶片,就饮食摄入甘蓝而言,短链PFASs及某些新型替代物对人体的潜在健康风险要高于传统PFASs。
天晟源环保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、四川省企业技术中心,近年来不断强化公司在生态修复领域的资质建设和人才培养力度,形成了一套以土壤与地下水调查、评估与修复为特色,逐步向流域生态治理、矿山生态修复、农村生活环境整治拓展的综合解决方案。同时,天晟源环保还积极在新污染物监测、检测及修复治理领域进行技术储备与研发,目前已具备地表水、地下水、土壤、底泥及植物、动物等多种环境介质中新污染物监测、检测能力。未来,天晟源环保还将继续加大环保领域前沿技术研发,为助力“美丽中国”、“健康中国”建设积蓄更大的力量。